─以史實兵器進行自由劍擊

主頁

產品

影像庫

用戶報告

使用說明

常見問題

運送事項

退貨條款

史實資料

活動

對戰規則

戰鬥指導

成員

聯絡

相關連結

Lancelot 五枝刀劍的評價

 

由Lancelot Chan筆錄

 

直以來,我都希望能夠為自己的歐洲劍術學生提供一枝歐洲長劍作為課堂上的練習用劍,可是我的眼光都定在Angus Trim 級或以上的劍上邊。這是由於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誤會歐洲劍又重又鈍,製作簡陋,而我也不希望因為自己選用了平價而品質惡劣的歐洲劍作為訓練用劍,間接加強了人們的誤解。可惜我的經濟亦沒辦法支付使用Angus Trim 的劍作為訓練用的成本和風險,畢竟學生們練習時,劍打中地面和試斬台等都是偶爾會發生的意外。我並不希望看見一枝高價的好劍毀在新手的手上。故此不管他們當初選擇的劍術是哪種,雖然有違己願,但也只能夠提供平價的中國製日本刀作為他們的練習刀具。最近我開始留意到平價歐洲劍的市場,決定是時候試試它們的水準了。始終日本刀的柄和歐洲劍的很不同,假如我的歐洲劍學生能夠早日使用正確的歐洲劍柄來練習,日後需要花的適應時間便會短很多。而由於團購能分擔運費,因此我們購買了四款不同的刀劍。再加上我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新私人用劍「無塵」拍過照,亦趁此機會寫個評語,一一刊登在下面。

 

Tinker 長劍 「無塵」

全長

48吋


刃長

36吋


護手闊

11.5吋


刃根厚

6.8mm


刃中厚

5.1mm


刃尖厚

2.2mm


重量

3 磅 10 安士


平衡點護手前3.5吋


鋒硬度

60 HRC ~ 55 HRC


脊硬度

45 HRC

在寫此文之時,我用此劍練習已經有十個月之多,感覺一直隨著時光而改變,越來越能夠適應它,亦從它身上吸收了更多經驗。當初向Tinker 訂購此劍之時,是適應了Albion Brescia Spadona 之後,為了彌補spadona 作為一枝輕快,鋒利無比的無裝甲決鬥用長劍的不足,而設計出來用以應付一切在無裝甲戰鬥之下所可能遇上的對手,亦即包括了較重型的長兵器類。時代的設定是十六世紀,側環在那年代裡相當流行,亦是保護無裝甲手部的一大特徵,也能夠更安全地使出一些德國長劍秘招。再者我從來沒試過魚尾形劍首,因此也在此劍上實施出來。我很喜歡Tinker 在澳門刀劍展中的展出劍上的雕刻,因此也要求他在我的劍上做些雕刻。最後的成品是一枝美觀、堅挺、擁有複合護手、善於斬與刺、攻與防,速度和力量並重的長劍。

 

 

初我沒法適應魚尾型劍首,兩邊的角不停地刺到手心裡去。後來經過很長的時間,我才學懂原來自己一直以來握劍的間距並不是最好的,很明顯老習慣並不必然等於好習慣。經過調整後的握把間距,讓魚尾型劍首的弧度與左手掌底的弧度完全敏合,改變劍的方向也變得更輕易了。而握把位是在木塊上用粗線纏上,再加上亮漆固定而成,對於沒戴手套的隻手來說是頗滑的,我會比較喜歡粗線上包上皮革的握感。而且握把的體積纖幼,亦是另一個令我必須戴上手套的原因。幸好只需要最薄的手套,握把的觸感和體積已經非常合適。

 

 

劍顯示出高度成熟的刃厚變化,從根部的6.8mm 先快速地減薄至5.1mm,然後維持著差不多的厚度直刃的中間部份,再從主要打擊點區緩緩地變薄至劍尖。較厚的中間部份使劍刃堅挺,而只有2.2mm 薄的劍尖則輕巧無比,讓重量集中在近劍柄的一帶,使加速與停止等動作都能夠快速完成。而劍刃的堅挺性亦讓刺、一些涉及高速方向改變的斬如zwerchau 者,及一些從下向上的unterhau斬法等更加有威力。相比起來,雖然spadona 比較薄而鋒利,但它的彈性卻令這些攻擊沒有硬身的「無塵」般有效。

 

口在剛來到時並不是很鋒利,斬膠水瓶也有一定難度,但對重型一點的目標則沒問題。我花了一些時間磨利了鋒口,使之能輕易地斬開水瓶。然後我把劍尖至主要打擊點一帶的鋒口角度再改薄一點,讓它能夠使出一些spadona 般的花式斬。雖然基於刃厚上的不同,它不可能像spadona 般鋒利,但它亦不需要如此鋒利。歸根究底它始終是一枝用來進行重型無裝甲格鬥的劍。鋒口的硬度介乎60 hrc 至55hrc 之間,而據tinker 報告說則是在58 hrc。劍脊硬度是45 hrc。如此大的硬度變化體現在一枝外型尖銳,根部闊度不超過1.75吋的劍刃上,顯示出tinker 在熱處理上的純熟程度。

 

總括來說,我是極之滿意Tinker 所製的這枝長劍。

 

Windlass 十五世紀長劍,又名學生劍

全長

45.25吋


刃長

35吋


護手闊

9


刃根厚

4.5mm


刃中厚

4.5mm


刃尖厚

1.9mm


重量

3 磅 2 安士


平衡點護手前5 吋


鋒硬度

55 HRC ~ 50 HRC


脊硬度

50 HRC

我選擇以Windlass 作為展示給學生們的牌子,是出於它在低價劍市場中較高的外觀史實性及手感。再者,選擇這枝十五世紀長劍作為訓練用劍,是因為它的長度、重量和平衡均可說是歐洲長劍中的平均者。根據我購買之前所造的資料搜集所得,此劍應該能代表一般歐洲長劍的感覺,成為對外展示用的例子。當然它的外型與我私人用的長劍「無塵」近似,更是一個主觀原因。事實上我其中一位學生已購買了同款的劍作為他的私人劍。

 

 

當我從運送用的箱子裡提出此劍時,它就好像是「無塵」的弟弟一樣。

 

 

觀上而言,此劍比我期望的好。以這個價錢來說,護手與刃之間的間隙可以接受,刃上的裝飾也不錯,雖然和高價位的劍比較起來,好像模糊了點。柄上的皮縫得緊密,金屬線纏的握把部份更加是精巧。劍首是可以不戴手套握著的類型,對我那些不喜歡戴手套的學生而言是個好消息。握把的體積亦比「無塵」的要大,容許我徒手握著。側環則比「無塵」小,大約是Arms and Armors 的德國手半劍的側環大小。雖然劍鞘稍鬆,但功能和美觀上都已達到要求,所以我並沒有怨言。

 

 

此劍刃根部很薄,只有4.5mm厚,至主要打擊點前一直都沒有變更過,然後向劍尖處緩緩減少至1.9mm 厚。結果就造成了一枝闊而薄,彈性十足的長劍了。由於這種比較不成熟的刃厚改變方式,它比起同樣地薄的Brescia Spadona 更加彈,也及不上比它長、堅挺和重的「無塵」快,因為重量分佈得比較平均。不過以這個價位來說是絕對可以接受的了,也能夠把我的學生訓練得更好,令他們能夠接受到不同類型的刀劍。故此,這對我的學生來說是一枝好的入門用劍,能夠把歐洲長劍的一般手感展現出來,當然我也會提點他們說還有更長更快更能打的歐洲長劍存在,像「無塵」和spadona。另外,刃的硬度也不錯,鋒口介乎55至50hrc,脊則是50 hrc。

 

訂劍時要求開鋒,但心中早有需要自己動手磨利的預算,才能夠斬到水瓶子,因為廠方的打磨是用機器式的,第二鋒角很明顯。結果證實我是錯的,第一劍就能斬到,第二劍更加斬了一個完美的成績!

 

 

 

對於此次購買感到非常欣慰。我認為這枝劍投入教學以後,很多學生都別無它求的了!

 

Tim 的私人劍,Windlass 長劍

全長

47.75吋


刃長

37.75吋


護手闊

9.75吋


刃根厚

4.5mm


刃中厚

4.5mm


刃尖厚

1.9mm


重量

3 磅 1 安士


平衡點護手前6.25吋


鋒硬

55 HRC ~ 50 HRC


脊硬度

50 HRC

此劍亦是學生用劍的其中一位候選,我認為它能代表較早期沒有側環的長劍,而它亦有典型長劍的約48吋全長及約36吋刃長的長度。可是我比較喜歡4至5吋護手前的平衡點,而不是6吋以上。所以即使外國的劍評指此劍劍刃比較堅 挺,是Windlass 所製作的長劍中比較罕有的,我還是沒有採用它作為學生用劍。幸好其中一位學生很喜歡它的外型,買了回來當私人劍,我便借此機會與自己所選的15 世紀長劍作出比較,看看當初的決定有沒有錯。

 

 

當我從運送的箱子裡拿它出來的時候,首先出現在腦海裡的是一個「扁」字。此劍的所有部份均既闊又薄,從劍刃到護手,從握把到劍首均如是。刃上的線條和十五世紀長劍一樣有點模糊。握把同樣是以皮在外層,體積適合徒手握著。再加上劍首上的角都圓滑的,可以直接握著劍首,總括來說是一個舒適的劍柄。

 

 

能已經有人注意到這枝劍的刃厚變化模式,和十五世紀長劍是一模一樣的。我懷疑這家公司造長劍時只有一種模式。不過這枝劍比十五世紀長劍更長,故此相同的問題 照道理而言應該更加明顯。不過事實卻非如此,因為它同時亦擁有較長的鈍根區,有助堅挺性,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它有沒有spadona 那麼堅挺嗎?沒有。有沒有十五世紀長劍的快速?也沒有,但它比兩者都要長,而且同樣在斬中東西時都有美妙的「叮」一聲。金屬硬度以及鋒利度方面均和十五世紀長劍一樣。

 

這枝劍一出廠便能斬樽,我用它使出了一個迴轉式上向下斬,看看它的彈性會否在方向改變時造成不便。結果它能夠通過測試。

 

因此以這價錢而言,我覺得這劍不俗。

 

 

 

雀的私人刀,Windlass 波斯彎刀

全長

36吋


刃長

30.5吋


護手闊

9吋


刃根厚

4.5mm


刃中厚

4.5mm


刃尖厚

1.8mm


重量

1 磅 10 安士


平衡點護手前9.25吋


鋒硬度

55 HRC ~ 50 HRC


脊硬度

50 HRC

在我們來看看別的刀劍。Windlass 是一家設在印度,由印度技師製作刀劍的公司,可能製作了量產市場中最優良的波斯彎刀。畢竟這和印度所用的彎刀沒有太大的不同之處,而作為印度的刀匠他們早就熟習了製作彎刀的技術。而從歷史上而言,波斯和印度更加是同宗的,很多神話故事也來自相同的根源。以下我將引用刀主孔雀的評價。

 

 

「窄型刀柄及獅尾狀柄尾反弧,高速斬擊和砍中目標不易脫手。伊斯蘭式護手輕巧而不失防守功能,但較易藏污垢。鞘表面圖案有波斯風格而不至於誇張。鞘內軌道順滑故定,收刀出刀動作流暢。刃輕但平衡傾前,容易作出連擊並且斬中目標不會出現震盪情況。整枝刃厚變化不大,刺擊有力。」

 

 

根據我研究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古董刀劍所得,當刀劍的首部位置沒什麼重量的時候,平衡通常都會設置在全長的40%,這種例子當中有很多中國刀劍、日本刀、印度刀劍、中東刀劍等等。歐洲中世紀刀劍則是例外,因為首部位置比較重。而早期的羅馬劍則由於採用木的劍首較輕,因此也同樣是以40% 全長位置作平衡。這枝彎刀亦符合這個觀察所得,正正就在全長的四成位置。這種刀劍往往本身都很輕,但相對上較接近尖的平衡令它們的攻擊力很大。它們能夠快速揮舞的同時,也可以使出殺傷力擊人的攻擊。

 

刀是這四枝低價劍之中最好的,因為它能表現出史實彎刀的手感與戰鬥力。畢竟印度人造的波斯/印度刀,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了。

 

 

 

友 Wraith 的私人劍,陳朝波/漢威「悲哀」式柄劍

全長

38吋


刃長

33吋


護手闊

4.5吋


刃根厚

7mm


刃中厚

4.8mm


刃尖厚

1.8mm


重量

2 磅 1 安士


平衡點護手前4吋
 

鋒硬度

55 HRC ~ 50 HRC


脊硬度

55 HRC ~ 50 HRC

與之前幾款刀劍不同,此劍並不是印度Windlass 廠所製,而是位於中國大連的陳朝波漢威廠所作的。

 

 

前根據我的經驗所得,中國人是不懂得造歐洲劍的,因為對歐洲劍的刃厚變化掌握不足。結果造出來的劍往往過重,因為錯把中國劍和日本刀的厚度變化模式套用在歐洲劍上去。它們的厚度變化相比起歐洲劍的來說是非常少的。但是這枝劍令我改觀了。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厚度變化頗為極端的,從7mm 減至1.8mm。這枝劍極之輕巧快速,它的斬擊力並不十分出色,因為劍尖那邊欠缺重量和闊度,但仍能把膠水瓶斬開,只是對技術要求十分高。如果以古代來算,可以斬到骨頭深。不過它的刺則是另一回事,非常厲害,擁有極佳的劍尖操控性與穿透力。雖然刃很薄但並不是我所預設中的彈,與彎刀差不多的堅挺,比起之前windlass的長劍來說更堅挺。刃的硬度是劃一的55hrc至50hrc之間,在鋒口和劍脊上並沒有變化。鋒口是鋒利的,但比不上windlass 那些的鋒利。此劍的刃橫切面是雙凸透鏡狀形。

 

 

Windlass 的光滑鏡面處理不同,漢威的刀劍線條和裝飾均散發著一種古典的氣息,刃是半光滑打磨,比起Albion 的灰色Scotch Pad 打磨稍粗。線條和雕刻則做得比Windlass 的刀劍清晰。

 

括而言我對此劍評價不錯。看來低價位的刀劍市場也充滿著令人期待的作品,等待我和朋友們去發掘。

 

 

 

 

網站由Lancelot 陳盈至製作

Copyrighted 2003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網站中所有網頁及圖像皆屬

Lancelot 陳盈至
所有,任何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轉載或使用其中內容。